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重大威胁,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统计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者总数已达3.3亿。此外,“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监测”项目揭示,≥18岁居民心血管病发病率为600.9/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411.8/10万。心血管病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生物遗传特质、环境条件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尤为常见,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

心血管疾病:斑块与血脂管理的关键

一、斑块形成及其影响

斑块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其形成过程涉及高胆固醇水平、炎症反应、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脂质在动脉壁上的长期沉积逐渐形成斑块,随着斑块增大增厚,血管内径缩小,血流量减少,血管弹性受损,最终引发心血管病。因此,早期检测与及时干预对于预防心血管病至关重要。

二、特定人群的血脂检查建议

内分泌疾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检测,以评估心血管风险。对于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个人病史的患者,建议额外测量脂蛋白(a),并考虑是否需要强化治疗以降低LDL-C水平。空腹甘油三酯水平超过5.6mmol/L的患者需采用药物治疗,并辅以饮食与运动,以预防胰腺炎的发生。

2型糖尿病且伴随其他心血管风险因子的患者,除生活方式调整外,还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建议将LDL-C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若患者接受他汀类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仍高于1.7 mmol/L,则建议额外使用二十碳五烯酸乙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年龄≥40岁或糖尿病病程超过20年者,合并慢性肾病或微血管并发症者,也应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肥胖人群则需全面评估代谢综合征的多项指标和体脂分布,推荐将生活方式调整作为降低甘油三酯的首要措施。

三、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2021年,《Natur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心脏病和脑卒中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细胞因子APRIL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人类血液中存在一种新型APRIL形式nc-APRIL,其水平可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这一发现提示APRIL与蛋白多糖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新治疗方法的重要靶点。

四、家族遗传倾向的重要性

如果父母或近亲中有高血脂或心血管病史,下一代患病风险较高,应该更加重视斑块和血脂的检查。尽管家族中可能存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力活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因素,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定期检查血脂水平对于这类人来说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斑块和血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血脂异常是斑块形成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患者以及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人群尤其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以便评估和管理他们的斑块和血脂风险。通过及早检测和积极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也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可愈有道】是国内权威的海外医疗咨询服务机构,拥有全球多家知名医院的合作转诊医疗资源。如果您想要快速办理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出国看病、国际专家远程咨询日本体检等业务,欢迎拨打免费热线:400-678-6998 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