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前往医院就诊的频次越来越多,而由此带来的辅助检查也是同步提升,作为医生的“眼睛”——影像学科在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来说是功不可没,比如我们最常接触的检查:B超、X光、CT和MRI。正是由于影像学科的独特地位,由此带来了另外一个困扰,那就是许多人会认为影像科或多或少有存在放射的危险,甚至有许多人存在“谈辐色变”的心理,很多家长因为给孩子或自己做了一次放射检查而痛苦不已,担心因为受到了辐射而可能会诱发肿瘤等等。医学检查的辐射危害真的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吗?小愈在下面提供一点点知识供广大朋友们参考。

超声是否有辐射呢?

答案是:没有!医学超声波检查的工作原理是将超声波发射到人体内,当它在体内遇到组织时会发生反射及折射。因为人体各种组织的形态与结构是不相同的,因此其反射与折射以及吸收超声波的程度也就不同,医生们正是通过仪器所反映出的波型、曲线,或影象的特征来辨别它们。此外再结合解剖学知识、正常与病理的改变,便可诊断所检查的器官是否有病。

超声

X光与CT的辐射多吗?

我们一直暴露在自然辐射源下,根据世界核协会的资料:人每年接受来自大自然的背景辐射约2msv。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放射成像设备已经大大降低了辐射量,拍一张胸片大约有0.023mSv的辐射量,四肢拍片约为0.01mSv,而腹部拍片则约为0.54mSv,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约为1~2mSv。2月宝宝做一次头部CT的辐射剂量约1.6msv,4岁宝宝头部CT辐射量约1.5msv,3岁颈部扫描的剂量约0.9msv,胸部CT扫描约2~3msv,腹部CT辐射量约3~5msv,儿童心脏扫描的辐射量约2.5msv。只有每年受到的辐射高于100msv时,才有可能会显著增加患癌机会。

X光片

怎么看待MRI检查?

首先核磁也是一项没有辐射的安全检查,大部分人最害怕的当属核磁共振(MRI),认为核磁是核辐射!然而核磁共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内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引起共振后,将核磁共振信号处理转化,继而成像的,而非通过电离辐射对人体进行照射,因此是不会产生辐射并对人体产生辐射损伤的。正是因为缺少知识的广泛普及,许多医生会将核磁共振称为“磁共振”来让患者安心。

MRI

什么是增强所需的造影剂?

我们可能会在医生开出的检查单中看到需要增强CT或增强MRI,这两项检查是需要在体内注射造影剂使得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但它们所使用的造影剂是完全不一样的。

增强CT所使用的造影剂基本都是含碘的制剂,比如碘海醇;而增强MRI使用的造影剂与磁性有关,常用的是钆类造影剂。虽然造影剂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但相比于增强CT所使用的造影剂,MRI的造影剂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比较低更加安全一些。而且MRI还有一些器官特异性的对比剂,比如对于肝脏的特异性对比剂,就要比普通的对比剂效果更好。

什么是PET?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国际上最尖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PET-CT是一种独特的核医学成像技术,它将PET和CT技术整合在一起,由PET提供病变区域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变的精确解剖定位,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核磁也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融合了PET对病灶的敏感检测优势和MRI的多序列成像优势,PET-MRI检查与PET-CT一样,具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结

由此可见,我们在医学诊断中受到的辐射都在安全范围或者根本不产生辐射影响,而普通的拍片更是远远的低于自然辐射。偶尔的放射检查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部分部位拍片的辐射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无需过分担心辐射检查会影响健康。但是对射线类检查,我们还是要遵医嘱,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做必要的检查,既不能滥用射线,也不能因为过度的惧怕射线而耽误疾病的诊治!